引用網址:http://blog.udn.com/article/trackback.jsp?uid=chiayinews&aid=3801305 黃水水大師-12幅警世版畫 另類賀新年
【記者曹馥年╱新港報導】「多磕響頭少說話,財源廣進官兒大」、
「富貴如龍游盡五湖四海,貧時似鬼驚散九眷六親」。新港鄉板頭村
在地藝術家黃水水,感嘆世態炎涼,創作12帖警世版畫,2月2日起在
嘉義市玉山旅社展出,作為給民眾的另類新年賀禮。
出生雲林北港的黃水水,長年投身版畫創作,並致力保存笨港文化資
產。他現於新港鄉定居,投身文史工作與社區營造。他表示,與以往
純樸真誠的民風相較,台灣社會風氣日漸低落。力爭上游固然重要,
但不少人爭得高位,就忘卻民間疾苦,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,甚至
被稱作「貪婪之島」。他有感社會演變,花2個月時間,創作12帖版
畫,盼藉畫醒世。
12帖作品以簡潔線條、自創詩詞勾勒社會百態。其中,黃水水最中意
一帖持掃把打掃落葉的背影,上題「殺人無力求人懶,千古傷心文化
人」。他說,每個人縱使未居高位,也要善盡本分工作,以一己之力
,掃除社會病症。
黃水水與洪雅書房房主余國信為舊識,應洪雅文化協會邀約,在嘉義
市玉山旅社舉辦「黃水水版畫藝術特展」,展出12帖作品。余國信表
示,12帖作品猶如12帖良藥,作為民眾的另類新年賀禮。特展展期從
即日起到3月25日。
引用至:聯合報嘉義地方新文部落格
其他相關報導網站:
|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笨港水水先生 文化資產大使 | |
來源:紅喜喜餅專賣店 | 日期:2009/10/25 上午 08:23:00 | 瀏覽次數:75 | |
在北港、新港地區,曾參與整建振興戲院以及復興鐵橋護橋運動的黃水水,致力於歷史建築的保護工作,在地方上也積極推動傳統古物保存與文化傳承。黃水水在退休後仍以文史工作為目標,希望自己生命凋零之前,能夠為台灣留住更多的歷史結晶。
聽過黃水水的人,不免感到好奇,命名作黃水水有何含義呢?原來黃水水出生當時,台灣的水源相當短缺,而地方又流行替男生取疊字名,因此才被命名為水水。 黃水水的父親希望他能夠為家中帶來源源不絕的資源。數十年後,黃水水參與笨港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,他超越父親的期望,更為當地保留許多的文化寶藏。奉獻的 精神,讓更多人可以體會傳統文化的價值。
黃水水早年是一位版畫畫家。但是他沒有想到,自己的人生會因為北港中山街上的「振興戲院」而改 變。黃水水表示,兒時進入戲院內看電影,是一個頗高的消費,一般民眾沒有太多的機會能走進電影院,因此,走進振興戲院內看電影更是一個特別的回憶。民國五 十九年,振興戲院結束了播放歲月,經過三十餘年的閒置,才由郭獻玉與黃水水將它整建成一棟別具風格的藝文館。這一棟巴洛克建築內仍保留傳統放映機與放映 孔,深具歷史價值。整建振興戲院之後,黃水水更重視地方文化資產的保存,看清它對於人文歷史的重要性。黃水水說:「文化就像音樂一樣,它是沒有界限的。」 透過適當的保護與傳承,即使是不同文化都能夠有所交流而產生新價值,不可以輕易將它放棄。
在整建振興戲院之後,黃水水參與笨港合和民俗 發展協會民俗復興的工作。例如每一年都會舉辦傳統的成年禮儀式,希望透過傳統儀式,一方面讓台灣新生代瞭解要為自己負責任,另一方面則使傳統儀式免於斷 流。黃水水認為,這些習俗復興工作,有做總比沒做來得好,即將消失的文化一定要透過追溯、還原以及傳承,來延續香火。若是遺忘這些傳統文化,台灣必定失去 更多繽紛的色彩。
在笨港從事這麼多年的文史工作,黃水水認為,目前最大的阻礙在於過於粗陋的計劃。黃水水表示:「許多文化復興的工作, 都只有做了三年就畢業。」太多的文化復興計畫,並沒有妥善的規畫和延續,相當可惜。他認為此項工作,若是推動者沒有太大的意願投入文化保存,而只是透過政 令的推動,那對文化來說會是相當大的傷害。做任何的文化復興工作,必定要透過完整的規畫,才能有後續的動作,文化價值才會有效甦醒。因此,許多傳統民俗經 過黃水水一行人整理與計畫之後,被賦予新的出發點,與現今文化產生更多交流。
黃水水與地方互動相當的活絡,整個社區沒有人不認識他。新 港居民們說,只要黃水水站在哪個地方,那個地方就會非常熱鬧。儘管黃水水已經退休,但仍對地方文化的推廣以及保護非常熱情。黃水水說:「我說的退休指的是 職業的退休,而生命並沒有退休,所以使命還是要繼續。」他認為自己文史工作成效有限也沒關係,只要推動者自己能夠感覺到充實那更重要。黃水水將喜悅建立在 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上,儘管沒有太多的收入,但黃水水內心仍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相當充實。
出自:北港新站-新聞區
網址: http://www.peikang.idv.tw/modules/news/article.php?storyid=431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|
笨港水水先生 文化資產大使 | |
來源:紅喜喜餅專賣店 | 日期:2009/10/25 上午 08:23:00 | 瀏覽次數:75 | |
在北港、新港地區,曾參與整建振興戲院以及復興鐵橋護橋運動的黃水水,致力於歷史建築的保護工作,在地方上也積極推動傳統古物保存與文化傳承。黃水水在退休後仍以文史工作為目標,希望自己生命凋零之前,能夠為台灣留住更多的歷史結晶。
聽過黃水水的人,不免感到好奇,命名作黃水水有何含義呢?原來黃水水出生當時,台灣的水源相當短缺,而地方又流行替男生取疊字名,因此才被命名為水水。 黃水水的父親希望他能夠為家中帶來源源不絕的資源。數十年後,黃水水參與笨港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,他超越父親的期望,更為當地保留許多的文化寶藏。奉獻的 精神,讓更多人可以體會傳統文化的價值。
黃水水早年是一位版畫畫家。但是他沒有想到,自己的人生會因為北港中山街上的「振興戲院」而改 變。黃水水表示,兒時進入戲院內看電影,是一個頗高的消費,一般民眾沒有太多的機會能走進電影院,因此,走進振興戲院內看電影更是一個特別的回憶。民國五 十九年,振興戲院結束了播放歲月,經過三十餘年的閒置,才由郭獻玉與黃水水將它整建成一棟別具風格的藝文館。這一棟巴洛克建築內仍保留傳統放映機與放映 孔,深具歷史價值。整建振興戲院之後,黃水水更重視地方文化資產的保存,看清它對於人文歷史的重要性。黃水水說:「文化就像音樂一樣,它是沒有界限的。」 透過適當的保護與傳承,即使是不同文化都能夠有所交流而產生新價值,不可以輕易將它放棄。
在整建振興戲院之後,黃水水參與笨港合和民俗 發展協會民俗復興的工作。例如每一年都會舉辦傳統的成年禮儀式,希望透過傳統儀式,一方面讓台灣新生代瞭解要為自己負責任,另一方面則使傳統儀式免於斷 流。黃水水認為,這些習俗復興工作,有做總比沒做來得好,即將消失的文化一定要透過追溯、還原以及傳承,來延續香火。若是遺忘這些傳統文化,台灣必定失去 更多繽紛的色彩。
在笨港從事這麼多年的文史工作,黃水水認為,目前最大的阻礙在於過於粗陋的計劃。黃水水表示:「許多文化復興的工作, 都只有做了三年就畢業。」太多的文化復興計畫,並沒有妥善的規畫和延續,相當可惜。他認為此項工作,若是推動者沒有太大的意願投入文化保存,而只是透過政 令的推動,那對文化來說會是相當大的傷害。做任何的文化復興工作,必定要透過完整的規畫,才能有後續的動作,文化價值才會有效甦醒。因此,許多傳統民俗經 過黃水水一行人整理與計畫之後,被賦予新的出發點,與現今文化產生更多交流。
黃水水與地方互動相當的活絡,整個社區沒有人不認識他。新 港居民們說,只要黃水水站在哪個地方,那個地方就會非常熱鬧。儘管黃水水已經退休,但仍對地方文化的推廣以及保護非常熱情。黃水水說:「我說的退休指的是 職業的退休,而生命並沒有退休,所以使命還是要繼續。」他認為自己文史工作成效有限也沒關係,只要推動者自己能夠感覺到充實那更重要。黃水水將喜悅建立在 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上,儘管沒有太多的收入,但黃水水內心仍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相當充實。